欢迎光临铜陵市慈善总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项目

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项目

发布时间:2018-06-25 热度:153


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幸福铜陵的一项具体措施。2007年,市委、市政府为杜绝“多头申请、重复救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安排市慈善总会牵头,与市民政局(福彩中心)、市光促会、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计生协、市残联等九家单位共同开展,按照“政府统一部署、部门各自运作”的方式进行,构建一个实施协调统一的科学助学体系,实现“应助尽助”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同时,杜绝“多头申请、重复救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有效的社会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该活动现已连续开展十三届,活动成效明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铜陵市慈善事业重点品牌项目之一。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呈现五大亮点:


一、联合助学,整合资源


2007年始,鉴于过去多个单位在助学活动中存在资助标准不统一和多头申报、重复资助等现象,市政府决定整合社会资源,由市慈善总会牵头,与市民政局(市福彩中心)、市光促会、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九家单位共同开展“慈善联合助学行动”,2007年开始,活动通知由市政府办下发后实施开展。自2012年以后由九家单位联合发文开展,该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多年来,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始终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对象”的原则,避免和杜绝了助学活动中存在标准不一、多头重复资助的现象,使有效的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果。随着“慈善联合助学行动”的持续开展,助学活动影响面不断扩大,参与的助学单位也不断增加,现已涵盖到市计生协会和县(区)等各自主开展的助学单位。


二、提高标准,惠及学子


自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开展以来,各助学单位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资助标准更是实现大幅提高,由刚开始的每人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4000元,助学资助力度明显加大。多年来,该活动持续成功开展,并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支持助学活动。助学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和残疾、单亲家庭女学生、关闭破产企业特困职工以及农民工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十三年来,全市共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7500余人,发放助学金累计2500多万元。


三、在线比对,去伪存真


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广泛宣传,家喻户晓的基础上,严格按条件进行推荐,阳光操作,保证助学活动的公信力。每年都由铜陵市慈善总会负责对全市所有助学名单进行汇总,全市筛查重复,删除重复申报的学生名单。十三年来,累计筛查重复申请资助学生450余人,节约助学金约180余万元。删除重复后再由各助学单位自行委托铜陵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对助学申请人家庭工商、住房、车辆、社保等7项信息内容进行在线比对,在线比对情况结果存在疑似问题的,入户调查,确实存在问题将取消助学资格。经过反复筛查和在线比对,让真正困难家庭的大学新生获得资助,杜绝多头申报重复资助的现象。


四、各单位主题统一,特色鲜明


各助学单位分别根据自己的主旨和范围要求,通过文件、电视、报纸、网络等开展全方位的媒体宣传,并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做到“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家喻户晓。全市建立起“慈善联合助学行动”统一主题,又彰显各自助学特色的工作格局。助学单位具体助学对象如下:市总工会:“育才关怀(金秋助学)”活动,资助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或因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在册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市住房城建委:“牵手贫困生,成就大学梦”助学活动,重点资助符合条件的建筑行业困难农民工子女;市妇联:“春蕾计划”助学活动,重点资助符合条件的单亲困难家庭女生;市民政局(市福彩中心)、市慈善总会:兜底资助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团市委:资助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烈士子女、大重病家庭子女等;市光促会:“光彩助学”活动,针对枞阳县符合条件的低保及大重病困难家庭。市计生协会:按照计生协规定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资助。


五、成效显出,形成机制


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通过多年的开展,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现已建立起“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多方联助”的科学救助体系,基本杜绝了“多头申请、重复救助”等不良现象,使有效的社会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慈善联合助学行动”成为我市社会救助与政府救助相衔接的一项长效机制。十二年来,铜陵市“慈善联合助学行动”基本现实了“不让一名大学新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帮助6750多名贫困家庭的学子圆了大学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2014年,该项目荣获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称号。